2020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文稿 2020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金句

今年的央视主持人大赛,就是神仙和神仙之间的打架,我们在看节目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这些都是人才啊,出口成章,在我们还没有把题目看完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开始长篇大论了,关于选手们的演讲文稿,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第四期的全部内容,这些文稿可都是写作的好东西,大家可以收藏参考一下哦!

2020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文稿 2020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金句

新闻类1号选手:梁婧

看世界,角度怪一点;聊财经,风格辣一点。今天我们的主角是月饼。

前段时间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没有,这个榨菜味月饼和哪吒表情包月饼花式上热搜。于是我有一个朋友就问我说:“梁婧,这个小月饼看起来不像是个大生意,为什么传统的月饼厂商每年都那么拼,都争着抢着想来做月饼?”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卖月饼太赚钱了,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虽然月饼一年只卖一茬,但是它每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亿(元),月饼礼盒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60%,个别厂商70%,这意味着什么呢?赚一倍还多呢。

现在在资本市场上特别流行的一个叫作“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月饼也是里面的高级玩家。什么叫“资产证券化”,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千万别“不明觉厉”。我这有张月饼券就能给您说清楚。首先您看这个月饼是这里面的基础资产,面值一百元代表它未来的预期收益,那么厂家把它印成了券,六五折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八十(元)卖给了我,我呢作为礼物送给了我的好闺蜜。她呢吃多了又怕长胖,于是四十(元)转手倒给了“黄牛”,这时候厂家五十块(元)钱向“黄牛”收购了。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看看这里面经销商和厂家是各赚了十五块(元)钱,我闺蜜四十(元),黄牛十块(元)。可是,各位看到这一圈里其实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月饼的资金池,而且这个月饼已经是不光能吃了,它已经转化成为像我们看到的股票一样,可以交易、可以买卖的一个融资闭环。其实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基础架构之一了。我就问说到这儿,各位还小瞧您家中的这个五仁月饼吗?

其实月饼这门生意它背后最大的支撑是咱们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于家人和朋友不变的爱意。记得去年中秋,奶奶吃着我从北京带回去的老月饼,然后品着妹妹带回来的大闸蟹,爸妈在厨房做着团圆饭。那一刻,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财婧派》下期接着聊。

文艺类1号选手:俞熙雯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小城故事多》,我是主持人熙雯。

上期节目当中我们到访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这一期我们就去它的好邻居——苏州看一看。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一个在苏州长大,在杭州上学的南方女孩,我这成长经历呀可真是一步都没有踏出过天堂,自称一句“仙女”不为过吧。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相信很多没有来过苏州的朋友,就已经从文人墨客的笔下当中窥探出几分姑苏城的风貌了。说起苏州园林,杜丽娘她是这么说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个小小的园子竟然可以装下整个春天的颜色。明月清风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在这里你仿佛真的能够看到古人们在亭子里欢声笑语,在小飞虹里闲庭信步。而在古城区,历史的风貌也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了。就拿公交站台来说,方寸之间也被设计成了粉墙黛瓦小轩窗的别致和多情,而吴侬软语的报站声,更是能够让你融入到这座城市的骨髓和血脉当中。

苏州是一座出门就能碰到园林的城市,也是一座抬头就可以看到高楼入云的城市。它既有历史的厚度,也在不断地刷新着它的速度和高度。今年刚毕业的我,选择回到这座小城,成为了一名记者、一名主持人。我可以做的就是用眼睛发现生活里的真善和美好,用脚步丈量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在最美好的年华,为初心而奋斗。我想大声告诉你,我不是一朵花,我要做一棵树。给我时间,我正在努力生长。

天南海北各路英雄今天来相会,我拍拍胸脯告诉自己千万别后退。青春阳光要向上,敢拼敢想敢闯荡,九五后的我们必定来日大有可为。今日奋斗有我,为梦大声歌唱。年轻人要坚定奋进,大步迈向前方,来到这方舞台展现,必定不同凡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在追梦路上。我是熙雯,我们下期再见!

新闻类2号选手:许吉如

新闻背后,聚焦人物,欢迎收看《今日人物》,我是主持人吉如。

今天的人物,如果您关注过奥运新闻,您对他一定不会陌生——何振梁。

2010年2月,我有幸跟随何老作为中国申奥代表团的一员前往温哥华,为南京申办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最后的陈述。那一年我十八岁,何老八十一岁。 

一个八十一岁的老人面对一场申奥陈述,他的前一天会如何度过?养精蓄锐?好好休息?何老做的是肾脏透析。因为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尿毒症病人,每隔一天就要做一次透析,他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夫人随时搀扶。

2010年2月9日,温哥华申奥陈述前夜,何老在当地医院一边做着透析,一边又一次打开了他早已烂熟于心的陈述稿,又一次通读、重读,又一次停顿、思考,又一次字斟句酌。工作人员不放心何老的身体,建议他坐着陈述。何老坚决不同意,他说:“你们放心,只要我站在那个陈述的台子上我的精神就来了,因为何振梁的振就是振奋精神的振。”

何老没有食言。2010年2月10日,国际奥委会第一百二十二次全会上,八十一岁高龄的他独自站立,长达二十分钟的法语陈述赢得了全场最多、时间最长的掌声,也为南京赢得了2014年青奥会的主办权。

2015年1月4日,何老因病逝世。我常在想,如果何老能再坚持半年,他就能看到在2015年7月,我们的首都北京又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办夏奥会,又办冬奥会的城市。他就能看到他用一生时间在中国播下的奥运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他就能看到中国体育外交事业的漫漫长路。如他所言,从恢复合法行为的奋斗三十年到在国际体坛确立地位的奔跑二十年,再到提升格局争取更多话语权的今天。中国故事,历久弥新。

如果说何老是体育事业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那么我想以他为榜样,成为大众传播事业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呈现中国。谢谢!

文艺类2号选手:李礼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言之有“礼”》,我是李礼。

我曾经在美国布朗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后来学了音乐剧(专业),又加(入)了一个迪士尼合唱团。在排练的第一天,我就早早地赶往排练厅,但远远的,听见有个同学在唱歌,他唱得好像声情并茂,但其实严重跑调。后来我才知道,他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如果不借助助听器,他对声音就仅仅有一点点感知。我想那能不能用我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来帮助他,去换一种方式来感知声音呢?

后来我知道, 通过观察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些颗粒因扬声器振动而组成的不同图案,我们就可以把声音可视化,形成不同的“声音指纹”。 大家看,这个每一个频率对应的“声音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我们的董卿老师,如果您要唱歌,想去唱女高音的话,可能会遇到右上角的这幅图,因为它代表女高音的High C(音)。

这样呢我们就可以看到声音,如果把这些静态的图案动态化,我们就可以感受音乐的风格。像这样颜色和线条比较单一的风格可能是这样的。这样我就帮助我的同学看见了声音。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享受科技的美好。外骨骼帮助残疾人朋友更好地走路,矫正颜色的眼镜可以帮助色盲的朋友看到真正的蓝天白云,可能这就是科学的意义,让我们每一个人都  能够平等地同样地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更重要的是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仍然是一份火热真诚、柔软包容的心。感谢大家收看《言之有“礼”》,我是李礼,我们下期见。

新闻类3号选手:冯硕

观众朋友你好,欢迎走进《看见中国》。

你买过火车票吗?买过飞机票吗?买过船票吗?一张票它是凭证,其实它更是岁月的印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上路,我带您看看三张很特殊的票。

时间回到三十一年前,这是1988年从海安到海口的一张旧船票,船上的人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他们要去到的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那一年改革开放进行到了第一个十年,那一年海南刚刚建省办经济特区,而那一年船上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人”。年轻的朋友,今天来相会。这首歌似乎也唱出了当时的海南。当时年轻的闯海人在海口一定要去到一个地方,这就是“(海口)三角池”,那里面有一面墙,墙上贴满了招聘信息,那面墙也有一个历史意义的名字,它叫“闯海墙”。

第二张票代表了中国速度。这是一张很特殊的高铁动车票,从海口东到海口东。您别以为印错了,这可是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八年前我来到了海南,成为了新一代的“闯海人”,八年的时间我不仅见证了环岛高铁的速度,也看到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升空的高度和“深海勇士”下潜的深度,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闯海精神”的态度。八年的时间,我与海南共同地成长。但是最让我难忘的,是坐着环岛高铁到“博鳌亚洲论坛”的采访,当《万泉河水清又清》的音乐响起时,我是在现场聆听着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也感受着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最强音。

第三张票是从悉尼飞到海口的一张机票。它是属于我的这位外国朋友的,要知道他只需要凭借护照,不需要签证就能直接落地海南了。为什么呢?因为去年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三十周年,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和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于是五十九国人员入境免签等政策相继地出台。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是海南的地方民歌,用海南话叫《久久不见久久不见》,普通话就是《久久不见久久见》,寓意着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人交朋友。

其实海南的发展只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当中的一个缩影。新时代的我们同样一路向前奔跑,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远方。但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好,感谢收看《看见中国》,稍后再见。

文艺类3号选手:吴姗姗

《全体游客请注意》,我吴姗姗回来了!

这次我是从敦煌回来的。提到敦煌你会想到什么?是我领巾上印着的“飞天”吗?其实这只是敦煌文化的冰山一角。季羡林先生说:“四大古老文明汇流的地方,全世界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注意一群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年轻学者们,他们有一个很酷的代号叫作“面壁者”。

先从朱晓峰开始讲吧,1983年生人,他的工作是研究壁画上和音乐相关的东西。每天的工作就是拿起这枚小小的手电,进洞,数数。怀抱琵琶的“飞天”,跳胡旋舞的舞姬,不鼓自鸣的乐器,都是他数的对象。然而一年的时间他只能数四个洞窟,他可能要在敦煌数一辈子。

还有1979年(出生)的薛红岩,经学专家,没事儿喜欢在院里扫地,被称作“扫地神僧”。1986年(出生)的赵晓星,女博士,毕业非来敦煌不可,一口气申请了四个职位。1981年(出生)的余天秀,程序员,建设数字敦煌,让莫高窟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永生。

提到“数字敦煌”,不得不提它的开创者,也是“敦煌女儿”樊锦诗。她不年轻了,二十五岁到八十一岁,她把一生的时间献给了敦煌。在莫高窟留下了无数樊奶奶的“面壁照”,我在这个沧桑的瘦弱的81岁身影里,看到的是她从未改变,守护敦煌十八岁的初心。

“面壁”是他们工作的常态,孤独也是。敦煌研究院不过是茫茫戈壁滩上两层灰色的小楼,他们的宿舍距离莫高窟只有三百米,每天下午五点二十分最后一趟旅游巴士载着游客离开,方圆二十里就再也没有人烟了。五二零,在外面是最美的情话,在这里是寂寞的誓言。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用我自己的小手电,给“面壁者”们增加一道温暖的光。全体游客请注意,我吴姗姗下次还会回来的。

2020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文稿 2020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金句

新闻类4号选手:刘仲萌

各位好,欢迎您收看《记者》,我是刘仲萌。

我是一名早间新闻的主播,但是这期节目之所以叫作《记者》,是因为我更多时间都在新闻一线采访。况且我认为新闻主播不就是演播室的记者吗。从我第一次拿起话筒报道上海自贸区到现在已经六年的时间了,在这六年我亲自记录过这些再也不会重来的新闻现场。

虽然这些新闻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它给我的思考却在时时地更新当中。

很多事情我是跑了民生新闻之后,才深有感触的。在繁华的大都市,依然有很多人起早倒马桶的;很多人吃的抗癌药价格会那么贵;我报道过一个露天菜场,占道不说,关键还扰民,但奇了怪了就是拆不掉,我去采访之后才知道:这里的蔬菜比其他地方要便宜五角钱。

当记者敲醒了我以往很多的想当然,也越来越贴近生活。而我只有在现场采访报道之后,才深刻了解到,原来政府给老(旧)公房装马桶,抽户改造,解决了老百姓多大的难题。有些抗癌药进医保了,让很多人既保住了命,也保全了家。当新的菜场建起来之后我再继续采访发现里面也不是很嘈杂,这就是我们最有烟火气的生活,对吗?

记者的经历让我真的感觉到,我们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好,而我也越来越关注新闻当中的人。当然有时候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担当。有一所幼儿园铺设了新的塑胶跑道,但是孩子们却有了不良反应。一位家长拿着孩子流着鼻血、浑身起红疹的照片给我看,他说:“我真心疼啊,我们怀疑跑道不合格,你们记者能不能帮帮我们。”

我跟他素昧平生,他让我帮他,也是因为对于记者这份职业的信任。调查的过程本身是非常非常艰难的,我和我的同事们辗转多地,采访了施工方、幼儿园、专家、医生,我们也拿着跑道的样本去做检测,终于我们发现了跑道的真相。那一天,跑道彻夜铲除,第二天全市彻查跑道隐患。那一刻我觉得真辛苦,但是特别值得,因为我们对得起这份信任。

这六年发生了好多事情,无论现在我是坐在演播室,还是在新闻一线采访,我越来越谨慎。因为新闻终究会成为历史,但作为记录历史的我们,要有足够的专业底气,以及留得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新闻报道。我是仲萌,感谢您的陪伴,再见!

文艺类4号选手:王帆

食人间烟火,品文化生活。大家好,我是王帆,欢迎收看《文化生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诗经》中描绘女子出嫁的诗句。我们本期节目的主题词就是婚礼。《说文解字》中说:“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早在商周时期,婚礼要在黄昏举行。婚服也不是现在的大红一片,而是玄色。“黑中扬红”,按照五行思想代表了天地间最 神圣的色彩。一直到了明代,凤冠霞帔、大红喜服才正式成为中式婚礼的标配。

那时候没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想要把新娘子娶回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讲的是周文王成婚的时候,把船并起来做桥迎新娘子过河,这也是目前历史上有关浮桥最早的记载。我们常说婚姻就像一座桥,联结两颗心,原来还真是有点历史典故的。

那说到联结两颗心,除了有桥梁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民俗仪式,结发。“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这是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我自己刚刚成为新娘,也剪下一段头发送给我的爱人,也希望来自异国他乡的他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没想到,他告诉我,在他的家乡意大利也有结发的风俗,他的父母就曾经剪下一段头发放在一起保留至今。原来啊,同一个世界,可以共享同一种风俗,饱含同一份深情。

其实,通过婚礼的演变,我们就不难看出,文化在历史的纵向维度和地理的横向维度上,不断地流变、融合、发展、共通。这也是华夏文明五千年璀璨繁华的原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够孤立地发展,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感谢大家今天收看《文化生活》,我们下期见,有请撒贝宁。

新闻类5号选手:杨光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大国小家》特别节目。我是本期主持人杨光。

我家老爷子快七十(岁)了,我四十(岁)了,算是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上周末回家和老爷子聊起了今天节目的主题“梦想”,我问:“您1969年去陕北插队的时候,当时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是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想回城?”他说:“那会儿哪知道能回城,当时想的就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敢教日月换新天。”您瞧,老爷子那会儿多意气风发。后来老爷子跟我说,“谈起梦想,你小时候就爱做白日梦”,我一琢磨是那么回事。

1990年北京亚运会,那一年我回京了,第一次见到马路上那么多的汽车,心想我家要是能有辆汽车多好。可那会儿父母一个月工资是三百多元,这不就是白日梦吗?两年后家人回京了,当时全家住在这样的大杂院里,房间不到十平米,四口人睡在一张床上,到了冬天只有一个蜂窝煤炉用来取暖,当时全家人的梦想是一套房。可当时父母一个月工资是四百多元,而当时北京房价大概两千元钱,这不也是白日梦吗?上高中了,我做起了主持人梦,可我从小是个结巴,这不更是白日梦吗?记得那会儿每天五点钟起床,含着石子练绕口令,可高考还是落榜了。

但是多少年之后,当我们回首当年这些白日梦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有不少居然实现了。家里买了车、买了房,甚至当年那个青涩的小伙儿,他真成了主持人。

2016年,父亲带我回到了当年插队的陕北宜川,破旧的窑洞里,五十多年前他用粉笔写的字还在,而他当年插队时的梦想真的实现了。乡亲们做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几十年间,无数普通中国家庭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这一个个小家的梦想汇聚在一起的不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吗?昨天的梦想许多我们都已实现,今天我们将会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更多的梦想。感谢大家收看!

文艺5号:依利米努尔·艾麦尔江

听故事印初心,欢迎收看今天的《故事》,我是小米。

熟悉小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来自新疆。那么一提到新疆和新疆人,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朋友,羊肉串羊肉串”或者是这样……谢谢大家。

但是今天小米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群不一样的新疆人的故事。在2000年,十五位从河北师专毕业的的年轻人只因一句:“我们那儿真的很需要老师”,就辗转奔波了五千公里来到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南端的且末县。刚到且末时他们因为极度干旱的气候嘴唇干裂,甚至每天都在流鼻血。一年两百多天的沙尘天气更是让人受不了。沙尘暴严重时,一连好几天都要停课。这让他们明白了,且末县恶劣的自然环境是缺老师的重要原因,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虽然选择了大西北,但他们心里依然挂念着远方的家人。2011年辛忠起老师的母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辛老师望着病床上的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多想留在母亲身边照顾她,但是他没有办法,因为孩子们要开学了,他得回去。2017年5月辛老师的母亲病情加重,但他因为放心不下正在高三备考的百余名学生,晚归了十几天,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并给他们回了一封很长信,信中这样说道:“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青春灌溉着沙漠里的那些“小红柳”。我,就是“小红柳”中的一员,李桂枝是我的初中班主任、侯朝茹是我的高中班主任、辛忠起是我的语文老师。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奋斗故事告诉大家“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感谢您的收看,谢谢大家。

新闻类6号选手:姚菲菲

《非说不可》,我是菲菲,你好。

我采访过一个小女孩叫“大眼妹”,眼睛特别大特别可爱,可是她才出生不久就因为胆道闭锁濒临死亡,当时唯一救她的是做肝脏移植。

公民志愿捐献是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来源,在中国每年有约三十万人需要器官移植,但他们当中最终能够等到器官的只有约一万人。很多人是在等待当中死去。当时等到已经快绝望的“大眼妹”的爸妈有一天接到了医生的电话,说有匹配的肝源了。这颗完整的肝脏来自一个叫作瑶瑶的、才六个月大的女婴。一场车祸刚刚夺去了她的生命,她的妈妈也在车祸当中受伤,所以她是躺在病床上含泪做出的决定——捐献女儿的器官,而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大眼妹”重获新生。

遵照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大眼妹”的妈妈并不知道捐肝者是谁。当时我采访她的时候,她跟我说:“其实狂喜的心很快就揪紧了,因为我知道有一个跟我一样的妈妈失去了孩子。”多年后的一个清明节,“大眼妹”的妈妈给我发来了一封信,她是希望通过我们和红十字会把这封信转交给另外一位每亲。

改变正在发生,以浙江为例,浙江是2010年正式启动了器官捐献。刚启动的前五个月这个数字才三百七十五个人登记,但今年的前五个月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一万两千两百六十一人,是过去八年的总和。我们再来看一个全国的数据,到7月31日目前已经有一百四十五万三千零四十五人登记逝世后捐献器官,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大家看到的都是受捐者写给捐献者家属的信,当中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虽然我们素昧平生,可是我们血肉相连”。最后是“大眼妹”画的一幅画,大家也看到了,“当流下一滴泪,我想起了你,亲爱的‘小天使’,谢谢你”。《非说不可》,下期见。

文艺类6号选手:刘颢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故事》,我是主持人颢玥。

今天我们讲的故事要从长城开始说起。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而现在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象征,更是世界历史的一段奇迹。现在随着历史和风雨的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许多古长城正在开始消逝,而我们现在要讲述的这位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拼尽了全力都要保护住长城记忆的老人,他就是李生程。

李老今年六十五岁了,从小生长在陕北长城脚下的李老,可以说是对长城充满着感情。一开始挂着相机拍摄长城,后来就越对长城越有感情,开始研究起了长城的文化。这一路上他历经一百零八天,徒步了一千五百多公里,做了三万字调查笔记。虽然这一路风餐露宿,而且陷入过沼泽地里,但是依旧没有让他回头,继续大步地向前走着。

如今李生程老人依然在行走着长城,他现在才刚刚拍摄完成一部三十九集的长城纪录片,我问他:“您的身体还没有痊愈,这样吃得消吗?”他却说:“放心吧,我包里背着救心丸呢。”我想正是李老四十年坚定的行走,才为陕北长城留下了一段段的珍贵的影像资料,才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长城、重视长城,保护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而我也很幸运,我也在用我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用镜头记录下了许许多多像李老这样的普通人他们背后的故事。一路上我哭过、笑过,也狼狈过。其实并没有什么天生的勇者,是记者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尝试,勇敢地接受挑战。因为我相信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发表评论
已有0人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upkao立场。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08 - 2021

备案信息
鄂ICP备2021014559号-1 联系方式:shangkaowang@126.com